郊区广播电视台《郊区好故事》石栋的“官瘾”
| 招商动态 |2017-05-08
石栋的“官瘾”
老顶山镇的毛占、大天桥和中天桥三个村,坐落于郊区的东南边陲,位置偏僻,沟壑纵横,没有任何资源。虽然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,但那里的村民,生活得并不富裕。2015年,组织上派石栋担任这三个村的第一书记,两年就要过去了,这里也慢慢地发生了些变化。再过四个月,石栋的第一书记就要卸任了,可他却说,我还不想走。自己的官瘾还没过够呢,这是为什么呢?
毛占、大天桥和中天桥三个村相邻,更像是一个大村。眼前的这条路,是进村的唯一一条路。路面坑坑洼洼,尤其是雨后,泥泞不堪,根本看不到路,车开不进去不说,连行人也苦不堪言。说来你可能不相信,至今,村民们的饮用水,依然还是将雨水引到井里,经过沉淀来作为他们生活用水的。
虽然对困难做过充分的心理准备,但石栋第一次走进村里,耳闻目睹,还是超出他的想像。
(同期声:石栋)
来了咱们村,第一次来的时候开的车进不来,正好那段时间路让冲毁了,然后就是通过村上两委上了会,找上村上的书记和主任去水利局,找那协调这个事,大概下来投资了十万块钱,修了一条水渠,上面还有一个水窖,这整个修下来,又把路面又重新硬化了一下,现在不用担心下场雨就把路面冲毁了,老百姓出不了门。
(主持人)
石栋来到村里,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。不修路大伙走出不去,就算是想招商引资,别的企业也进不来。路修好了,别的难题也来了,怎样才能让村民们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困境呢?石栋第一想法就是统一党员的思想,扎扎实实搞好党建,只有党员和村干部们心齐了,才能筹划别的事儿。
(配音)
石栋第一次去村委时,空荡荡的院子里杂草丛生,家里更是连张桌子凳子都没有。于是,石栋找来三个村的村干部商量,多方筹集资金,把村委办公室重新收拾了一下,桌子、凳子、喇叭一样不能少,党建的规章制度必须上墙,让规章制度落到实处,让大伙儿时刻学习和践行。以前冷清的村委大院,顿时变得有了生机。老百姓也愿意找村委反映情况,表达诉求。面对老百姓的期望,石栋发现,他有些力不从心。
(同期声:石栋)
刚来这儿压力在哪,对农村工作不太懂,由于不懂所以产生的压力。你说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,你说不懂怎么脱贫致富。
(主持人)
脱贫致富。这四个字在石栋的心里可谓是沉甸甸。对于没有农村经验的石栋来说,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。但一次偶然的机会,让石栋发现了脱贫致富的商机。
(同期声:石栋)
去年我去别的村,见有户人家种核桃树,就听这个家户说,以前家里条件不是太好,但种开这个核桃树,确实是脱贫致富了。我考虑到这儿觉得咱们村上没什么产业没什么收入,我想能不能把这个核桃树往咱这个村普及普及。
(配音)
带领大家伙种核桃是个好想法,但真要落实起来,却是困难重重。石栋召集三个村的村委开会讨论这件事,当时就有人提出了异议,说:“咱们村的老百姓世世代代都种玉米,没啥经验,这万一要是赔了,咱怎么跟老百姓交代。”是啊,万一赔了这几百户的钱拿啥赔给大家。石栋当时就拍着胸脯说:如果真赔了,我来赔给大家。当时会议室里鸦雀无声,大家打心底里佩服石栋表态,也是卯足了劲儿要跟石栋干一番事业。
他们首先挨家挨户的去做工作去宣传,但事与愿违,老百姓的积极性并不高。石栋虽然很苦恼,但他知道,这事急不得,他得一件件把事做好,让老百姓接受和认可了才行。在了解到三个村里没有一个卫生所,老百姓看病难的情况后,他想从这里先取得突破。
(同期声:石栋)
当时我们就是多方筹集资金,给镇里打报告,主要是我们自己,最后花了十一万,在下面盖了一个卫生所,卫生所盖好以后,以前老百姓看个病还得去壶口,那就太远了,出门十分不方便,这不是建了一个卫生所,解决了老百姓的就医难,一下把就医问题,三个村有个大的改变。
(配音)
看病再也不用跑那么远的路了,大家伙的心里也觉得石栋靠谱了。就在这时,村里几位老党员找到石栋,主动提出要种核桃,石栋向区林业局申请了树苗,还找林业局的专家过来给他们传授种植方法。看着这几户人家把核桃种起来了,树苗是免费的,还有专家免费指导,其他群众也坐不住了,都跑来村委要树苗,这可把石栋石书记乐坏了。
(同期声:石栋)
我就和村委一起商量拿出了可行方案来,在哪种,种多少地,在这个林业局申请了大概有三百多亩地。我现在已经开始种植上了,预计两年挂果,大概三年以后在核桃树上就能见到收益了。
(配音)
现在毛占村种植了55亩核桃树,中天桥和南天桥分别是150亩和100亩,每户人家平均五六亩。一亩可以产核桃两百斤,一斤可以卖到十元以上。这样算下来,可比以前种玉米强多了。
(同期声:李东升)
自从石书记来了咱们村,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种核桃树是个好想法,我们一定跟着石书记好好干。
(配音)
这位种植专家是郊区林业局的总工李建斌,是石栋的同事,石栋经常把他请过来给大家传授一些种植技巧,很受老百姓的欢迎。石栋平时没事的时候也会去地里走走看看,帮着老百姓们种种苗,施施肥。他让这一方的老百姓对生活有了期盼,活得有了奔头。
现在的石栋在老百姓的心里,不像是领导,更像是一位亲人,不管遇到什么难事,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第一书记——石书记。
(同期声:石栋)
那天晚上下了班七点下班,回了家八九点了,当时村上一个孤寡老人打